第310章 游牧
游牧一词,其实可以指代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逐水草而居,一种是季节性的固定牧场。
对于前者而言,土地私有制是近乎难以理解的。而后者才在一次次的冲突中,不断细分出草场的归属。
“固定牧场”指的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牧民根据季节和草场的条件,有意识地划定并使用某一片具体的土地作为长期的放牧区域。
与完全迁徙式的生活相比,固定牧场意味着有一块相对稳定、定期使用的土地,牧民会长期依赖这块草地来养活他们的牲畜。
当然,这两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对立,也并非不可转换。
等到有了固定的牧场划分后,游牧民其实也就开始向半定居的状态转换,每年都可以有一些时节集中在固定的地方。
这样的半定居生活,对于牧民而言,并非什么实力上的削弱。
反倒是会使得部族的家族单位更加稳定,这带来了更强的家族依赖和集体意识。
也是游牧民又一个辉煌时代到来的前兆。
阿尔斯兰是个聪明人,但受限于教育,他并不能用诗歌一样的优美文字,来描述出放牧生活的艰辛。
说不出那种与天地、自然、干旱和灼烧酷热进行的抗争,他只知道如自己这样的人,已经造就了一种“高度坚韧的心性”。
如果说在中古这个时代,农耕的村庄散布在大地上,是夜空中明亮的文明星火,是大海上相隔甚远的孤岛,是沙漠中难得一寻的绿洲。
但至少农民们是紧紧抱团在一起的,他们或许被荒野所包围,但却绝少踏出熟悉的“文明”。
而牧民呢?
在这浩瀚天地间,他们绝大多时候,一个部落的人,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散布在百公里尺度上的荒野里。
他们的毡帐是候鸟辗转于荒原,追逐着枯荣交替的草场。
白灾吞噬整片牧场,他们要割开母马的血管啜饮温血。
寒风割裂山谷,他们彼此偎依在帐篷中,彻夜聆听夜里狼群嚎叫。
等到焦阳炙烤大地,又是挤尽牛羊最后一滴奶,以抵御烈日下带来的饥渴。
三五个人,七八匹马,十数头牛,上百只羊……便是他们世界里的一切,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甚至见不到同族。
如此、方才格外好客,因为客人带来了远方的消息,告诉他们真实的世界,远不止牛羊。
他们是一叶扁舟飘荡在大海,可以说世界的蛮荒、草原的残酷,永远直白的展露,打磨着他们的心性。
而定居、农耕,则给予了他们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
安纳托利亚,固然因高原地形,冬季寒冷,但至少并不缺乏降雨。
阿尔斯兰的部族,来到安纳托利亚后,便不仅定居在这里,还开始开垦起田野,有了固定的聚落。
未来的生活,似乎出现了一条新的选择,不再需要在孤寂的世界里,独自抗争。
等到优素福的商队一行人,在阿尔斯兰的带领下进入聚落后,留在这片聚落的牧民,不少都流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现在还没到秋季,部族里大多数人,都还在划分到各自家庭的草场上放牧。
这里也没什么产出,往常都不会有商队,在夏季的时候刻意经过这里。
而且领头的是阿尔斯兰,大家伙就更困惑了。
毕竟前不久,苏丹大点兵,他们部族出了二十个小伙去应征,可这怎么没几天他就回来了。
一些人热情的凑上来询问情况,但阿尔斯兰在搪塞几句后,都没有说出实情,这是先前盖里斯吩咐过的。
等到推开一些熟人后,他在来到一栋破旧的木屋旁后,用力推开便大声喊道:
“阿妈!来客人了!”
屋内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一个颤抖的声音从阴影中传来:“阿尔斯兰?”
声音里带着几分惊讶与担忧。
随着声音的主人走出阴影,那是一位皮肤干裂满是皱纹的老妇人,手里还拿着一把未擦干净的木勺。
她的目光有些迟疑,毕竟这么快就回来,可不对头。
“阿尔斯兰……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说……你还要……”
她话音未落,阿尔斯兰便已经走过去,紧紧抱住了母亲。
“出了一些事,总之我不去了。”
阿尔斯兰的母亲,自然没有询问太多,在一番关心后,将目光投向了优素福商队这边。
她忍不住轻声问道:“阿尔斯兰,你刚才说了什么?客人?谁是客人?”
听到这话阿尔斯兰顿了顿,犹豫了一下:“一些商队的人,他们……他们先前遇到了些麻烦,需要来我们这边停留休整一会。”
他没说的地方在于,遇到麻烦的其实是他,就连他骑出去的一匹马,都被盖里斯直接给撞死了。
“麻烦?到底是什么麻烦?”她的语气变得更加急切。
阿尔斯兰松开她,转身指着屋外:“我们先不谈那些。客人需要休息,我怕他们饿了。”
接着他深吸了一口气:“我会跟你说的。”
老妇人看着儿子紧绷的背影,迟疑地叹了口气,终究没有再追问。
而在另外一边,盖里斯则帮着优素福卸货。
虽然还没到秋天,但既然有商队进了聚落,那么在没有敌意的情况下,不少人还是会主动上来询问商品情况的。
优素福骆驼上的商品,大多是一些贵重货色。
香皂啊、大马士革钢刀啊、丝绸啊……
但也有一些游牧民们会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说:铁锅、针线、烈酒。
这些东西其实不怎么值钱,在长途国际贸易中运输这些,是相当吃亏的。
优素福之所以会备着这些货,本身就是为了沿途同遇到的突厥部族打好关系,毕竟,很多时候,与人为善也是一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