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夏之远-杨门女犯考

关灯
护眼
【北宋•夏之远——杨门女犯考】第三章2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作者:李二河岔2020年10月13日字数:12780叁之2赵小五不知道他的选择是对还是错。

他想自己大概是再也没有机会知道了。

这样很好。

在我们做出一个要死的决定之后,它必定会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因为我们反正不再有机会判断对错了,所以我们一定不会后悔。

那一天打发掉了吐蕃的麻烦以后,皇帝,袁亦,还有穆大将军坐在牛车上讨论了他们所面临的艰难时事。

皇帝说,朕赦穆将军无罪,朕赦穆将军全家无罪,朕要另外封赐杨家可以世代继承的官爵,封赐可以世代继承的土地,天地良心……只要能够保得寡人平安跑回大宋去,还有什么是一个皇帝做不到的呢?但凡有一点点法子可想,穆将军你一定要救救寡人啊!等到皇帝说完了这些,杨家大嫂叹了一口气。

直到大嫂重新开始说话以前,大家都没再出声,赵小五能够听见的只是牲口们悉悉嗦嗦的咀嚼声音,禁军卫士正抓紧机会给骡马喂料。

说起来还要感谢吐蕃兄弟,他们那一阵折腾没有找着小米和面粉,倒是翻出来了两辆装载有饲料黄豆的牛车,而且给拖到了路口拐弯的地方。

打仗不能没有马,喂马不能没有好料,小赵桑多的思虑不可谓不周全,只不过阴差阳错,让我大宋的皇帝白捡了便宜。

赵小五当然是知道,大嫂那时也是在做选择,而且她也一定想到了那样的选择谁也没办法预先知道是对还是错。

当时嫂子已经听过了皇帝侍卫们叙述的事件线索,还有他们对于追兵情况的判断,大嫂略作沉吟,说,若果如此,也不是就一定没法可想了……大嫂平静的说,臣愿意试一试,领天门女军为皇帝阻挡追兵。

臣知道敌众我寡,究竟能有多少胜算恐怕也没人可以确定,尽人事而尊天命吧。

皇帝现下即刻启程继续向东,如果路途中再不见有这一支敌军追赶上去,那就是天门女军已经尽职尽责,做成了要做的事情。

只是……充军天门的女人都是刑徒,戴罪出阵拼命,臣只愿朝廷能够多加体恤才好。

那一天赵小五听到大宋的皇帝当时就匆匆忙忙的口授了一道圣旨,说的是前一年杨家的谋逆案件完全是奸佞的捏造构陷,决定给予推翻平反,除开恢复原有爵位土地之外,另外再赐土地,再添俸禄;所有追随杨将军上阵拒敌的英雌战士们也都赐地封官,子孙永继。

口谕完毕以后大嫂起身下车,她要去招呼前边的一群妇女叩头谢恩,不过袁亦大人也紧跟着跳下车来,袁亦说一声起驾,送驾!已经另有侍卫牵起拖车的骡子们掉头转向,连牲口带大车对准了来时的路口,护卫们连声的吆喝响成了一串:「驾,驾!驾驾!」正如这一个团伙驾临到马棚的时候一模一样,护卫的军士再加上皇帝和刚刚喂饱了的牲口们一起上路,也只是经过几个眨眼的功夫就拐出了街头,留下的人们所能听到的关于那个大宋皇帝的最后一点响动,就是踏踏的马蹄,还有嘎吱嘎吱的木头车轮的声音从外边校场上滚动过去,然后就什么也没有了。

这个事情要这样看。

就是说当老大的只管做出原则决定,他说要封赏,那就是封赏。

至于怎么封,怎么赏,哪一些人又要做完了哪些事情才有封赏,这都是具体执行的问题,老大的时间宝贵,他的命也贵,他就只管先走了,剩下的事自然会有爱卿们出来为他cao作妥当。

身为一个爱卿,袁亦这时候就要独自留下来cao作剩下的事。

他随身一直带着那一叠黄纸和木炭,他现在要做的是记下杨穆氏以下众位女将的姓名籍贯,这样在回到京城封赏功臣的时候才能够有据可依。

尤其是如果她们全都死掉了的话,可以找到她们的亲人,这对于鼓舞必死者的勇气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事。

现在当场的女人们全都围到了袁亦的身边,她们一开始争先恐后,七嘴八舌的喊叫说,我,刘金定!我,杨月娥!俄,还有俄,俄就叫个杨风儿!杨家嫂子喝令了一声:一个一个来!她伸手指点一个,你说!完了以后再指一个。

点到最后嫂子说烦请再加上一个杨佘氏。

杨佘氏年老体衰,妆容也有些粗陋,如蒙允准就不出来拜谢皇恩了。

袁亦知道那是名满帝国的佘老太太不能拉下脸面,光着pi股出来给他这样的小辈看见,其实前面皇帝在的时候就没见到这个人,当然也是因为同样的缘由了。

袁亦神色不变,手下也没停,他只是单应了一声是字。

这时候男人袁亦要是抬一抬眼睛,他就能看到眼前一片黝黑的苍黄的肉色,臂膀臀腿都是赤裸裸的不提,一对一对晃荡着的奶头都能顶到他的额头上来,人家也怕他写错了笔画,都是紧凑上来猫腰盯住他手下的炭笔黄纸。

袁亦没想抬头,他只想着能够快点弄完了这些,赶紧出发上路去追赶皇帝,后边那伙西夏人可不一定什么时候就要兵临

城下了。

站在人圈外边的只有赵小五。

小五确实一直在拼命的想,努力的想,我是谁,我在哪里,当此时也,我应该要向何处去?他知道给人写名字的这个官不会待上多久,说跑路就要跑路的,但愿事情还来得及。

赵小五拽了一把风儿姑娘,他说,千万帮我留住那个官家的人,别让他走了,就说,就说……我给他抗一口袋小米来,一定要他等等我啊。

小五说完转身就跑,他想,我一定要快,快跑,快跑。

那天到了最后风儿还是拉了袁亦一把,她说咱们押正给你背小米去了,逃命要紧,小米也要紧啊。

虽然袁亦并不相信这种没头没脑的事,一个正在逃命的人根本就不能相信会有什么没理由的好事,可是被一个光身子的大姑娘那么拉扯着,袁亦确实还是迟疑了片刻,而小五也确实跑得很快,大家接着就见到小五押正肩抗一小口袋粮食,一手拽着一个男孩径直冲进人群,扑倒在袁亦脚下兜头便拜。

小五说,在下天门军户赵小五,烦请大人记一记名字,小五也跟杨将军去打西夏人。

袁亦当然是要去扶的,他说这位壮士,快些起来。

小五这边厢被人托住臂膀站起身来,另一边跟手又把男孩按下地去,他说,快给大人磕头。

小五说,我家里是天门军户,我爹打仗死了,我娘倒是善终,我在天门城外给他们建了坟,立了碑。

现在要说我的血脉至亲,就是这个十岁的儿子,我要去打仗了他没有着落,只求大人将他带去那大宋的京城,好歹给他安顿一个地方,小五来世变牛变马报答大人的恩德。

小五说完转身去牵袁亦大人的马。

他要把那一口袋小米安放到马背的鞍子上。

袁亦知道值此用人之际,这一件事情是必须要应承下的。

袁亦说壮士放心,令郎以后的安排都着落在我身上。

壮士日后来到东京,就寻朝廷刑部的郎中袁亦。

他们两人这时都没有太多顾及到那个男孩,磕完了头的男孩呆立在一旁,突然说,我不去什么东京,我娘在家,我要回家。

小五并不搭话,劈头一个嘴巴狠抽过去。

小五只对袁亦说,这个小东西顽劣,该打就打该骂就骂,总之一路听凭大人处置就是。

现在袁亦知道再也没有什么更多闲话可说,他往怀里贴胸口的地方塞进写满了人名的黄纸卷子,一纵身跃上了马背,那时但见大宋刑部的郎中大人轻舒猿臂,

款扭狼腰,一俯身便将那个男孩提上马去,按倒在鞍座前边。

袁亦学骑的童子功里就有这一手疾驰揽物的功课,居然到现在还能够派上用场。

袁亦招呼一声:「各位壮士,后会有期!」当时皇帝们上路的时候给他留下了两匹劣马,可以轮流着乘骑,袁亦所骑坐的这一匹马的鞍子上拴好了另外那匹马的缰绳,那一匹马上驮的是粮食,当下里两人,两马,外加一口袋小米,登时在所余众人的目送之下绝尘而去。

该走的都走了,不该走的都没有走,还有那些该来的大概也就要到了吧。

大嫂一点也没有浪费时间,依照眼下的局面,该由她出头主持大局自然是完全没有异议的事,当时身系着铁镣,而且还精赤条条的将军对她那些同样是赤身裸体的女兵们布置了一番。

大嫂充军天门以来整日盘桓的便是那一座城头上下,她知道城墙的角楼里一直存有一些弓箭,这些东西先要收拾起来,天门守军原先装备的长枪朴刀肯定全都被潘将军的人马一起带上走了,用不着再去指望。

另一件事是前面吐蕃好汉拉来的那两车喂牲口用的黄豆,马料能够为骑兵提供连续的机动能力,所以也是需要掌握在手里的战争资源。

女人们那时候会注意到自己都没有穿着衣服,她们一时并没有适当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她们可以去居民家里翻找些废弃的杂碎裙衫披挂一下,不过城中所有的房门紧闭,里边的人大多也跑光了,那样砸起门来需要花费时间,可能还会发生混乱,而她们现在不能分散力量,西夏人随时可能到达,她们必须聚拢在城门的口子上等待对手。

女人们脚下牵带的铁镣也是一个同样的问题,老天才知道城里的铁匠跑到什么地方去了,那些用铆钉砸死的刑具就算是行家也得一个一个锤打削磨才能拆解开来。

嫂子对她的女人们注视片刻,突然笑了笑,说,不用管了,就这样子去见人吧。

当然,西夏的追兵肯定是一伙男人。

按照杨家女人的计划,她们

现在这么一

付样子对于扰乱敌方的心智也许还会有些好处。

不过这桩穿着打扮的问题对于在

场的唯一一个男人,女队的押正赵小五来说显然无关紧要,小五那时候需要做的

是刚才想做而来不及做的第三件事。

赵小五匆匆的赶回家去,掐死了他的老婆。

天门军户赵小五生在天门,长在天门,他在这座城里娶妻生子,自然也就把

家安在了天门。

赵小五的老婆是一个贤惠的老婆,讨进门的第二年就给他生下了

一个儿子,小五的老婆不光给他生儿子,也给他做饭,每天中午的这一顿饭做出

来以后,还要装进一个竹篮子里给小五送上城墙。

小五原先跟的队伍那时候的主

要活计也就是修造墙头。

小五媳妇生出儿子的第二年,有一天提着饭篮顺梯子上

墙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踩了一脚空档,落到墙根地下摔断了脊梁骨头。

从那以后小五的老婆再也没有生出儿子,而且她也走不了路,一直躺在炕上。

从那以后过到现在的十来年光景,可就一直都是小五给他的老婆和儿子做饭。

做来做去的,总算把儿子喂养到了就要能够派上用场的年纪,可是这一打仗,事

情就又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地~址~发~布~页~:、2·u·2·u·2·u、c-0-m

就是因为有个爬不起来炕的老婆,小五才一直守在城里没跑,就是因为没跑

才能够福星高照,竟然有幸一睹到了大宋圣上的龙颜,所以说世上事都是机缘和

合,没守到钟敲午夜的那个时辰,谁也猜不准田螺会不会变成一个光pi股姑娘从

水缸里爬出来。

小五回家的这一路跑得是浑身发热,两眼放光,一进家门就喊老

婆,老婆你可放心吧,咱家小子跟上皇帝走了,皇帝金口封了咱家两百亩地呢!

小五说,他是跟着一个朝廷的大官骑一匹马走的,那个官应承了要照看他。

我觉得他以后……以后怎么也能在京城里干上个差事吧?

小五看到躺在炕上的老婆正对着他笑,他知道他自己也在笑,笑的差点就要

流出了眼泪。

两百亩地呢,他这一辈子都没梦想过有一天能发达成这样。

他听到

老婆喃喃的说,我就知道我没嫁错汉子,出嫁那天我妈就是那么说的。

小五觉着

他活到现在这一辈子的所有cao劳,苦难,憋屈和不甘心,都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好

的回报。

一个汉子如果能够为国捐躯,也许是一件很好的事,可是如果他娶了妻,

生了子,能够为一个有自己儿子的祖国捐躯,那就更好了。

小五现在已经单腿跪

在了坑头前边,他给女人抹了抹脸上的眼泪。

那时候他的肘弯已经压在了女人的

脖子上,小五想,我这一下子得快,得下大力气,两手一错把脖子骨头拧断了,

人就不受苦了。

他想,我是个兵,我打过仗,杀过人,我能下得去手。

可不光是不再受苦。

还有不会后悔。

而且再也不会因为眼见着亲人们的生老

病死而伤心,不用担心没东西吃,没衣服穿,日子没法过了;不用再那么烙饼一

样的,翻来覆去的老是掂记着爱还是不爱,被爱还是不被爱的事儿;还有万一我

们今天这一下子没挡住西夏人,万一更多的西夏人追上了皇帝他们,一刀两刀的

……这些都不用去想了,多好啊。

一个死人所能知道的全部的事,就是每年清明

上坟的时候儿子供的那一盘猪头肉,还有他那时候说的肯定都是些好事吧?不好

的事可不会在告慰先人的时候说的。

对不起老婆的事就是实在没功夫埋她。

小五想,其实到时候也没人埋我了。

但愿有一天儿子能回来天门寻觅寻觅,能够想个什么法子捡回我俩几块骨头,

合起来建一座坟就好。

这一下子可就扯得远了。

死完以后人是个什么样子,那种事应该是根本没法

想明白的,扯的再远也没法明白。

不值当在眼面前这个风尘仆仆的夯土城头之下,

潇潇飒飒的胡杨树木旁边,在鸦噪,狗吠,虫豸嗡嗡营营的边关花费心神来想。

在这样一个慵懒的午后适合砍柴,喂马,挑水浇灌瓜地,补整齐劈了缝的门

板,或者跟老婆打架.这就好像是说我们永远没法掰扯清楚为什么要活着,但是

我们确定地知道为什么要浇瓜和修门,为什么要打架。

在我们不确定人生终极奥义的时候,我们从具体的琐事开始着手.在那一天

的后晌,小五掐死自己老婆以后回到城西的门楼底下,开始着手做一面投降用的

白旗.苍天在上,这的确是一件具体而琐碎的事。

他用一把菜刀砍断了自己长枪

的矛头,在这一支丈二长的木头杆上系住从家里带来的白色棉被里子,他把这杆

东西竖立起来挥舞了一下,白色的旗子在风中哗啦啦的招展了起来。

除了这一大

幅朴实素净的颜色之外,

旗子上还有黑色的炭灰写出来的,一个大大的「降」字,但凡来人多少知晓一点文墨,都不能够会错了意思。

降旗底下的杨家嫂嫂弯腰捡起那个断了的矛头,她把那东西递到风儿的手上说,总算是有了件锋利的物事,给咱家后背上的那些个字儿上面划拉几下,好歹让它们不能夠读出来意思。

西夏那边追来的兵丁也许不认识汉字,可是也许认识,大嫂身上被黥有一大篇乱七八糟的文字,她不想因此横生出枝节。

风儿象是握一把匕首那样攥紧住矛头,尖锋轻入肌肤,沿着嫂子的光裸背脊一路挥洒下去,殷殷的血水潸然而出,把那一幅女人的赤背渲染得如同一张山水图画一般,任什么字迹都辨识不清了。

小五仰头看看飒飒飘飞着的旗子,想,哪怕他就是个不识字的西夏夷狄,他也该知道这东西的意思吧。

西夏夷狄廖豹子在他整个的后半生中,经常回忆起那一天的天门城下,他看到城中的守军打开城门,竖起了一面投降的白旗。

那是一个需要做出决定的下午。

然后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西夏人氏廖豹子知道他从来就不是一个西夏人。

他只是一个有兄弟的人。

他是一个能和兄弟们一起拼命的人。

廖豹子在十六岁以前是一个租种土地的佃农,那一年西域全境大旱,等到了来年开春他的家乡就再也没有什么种地的农民,剩下的没有饿死的人全都是强盗。

一个男人可以为自己的家族,为父母或者儿女去死,也许还可以为好兄弟、好朋友去死,可是没有人能听天由命,老老实实的坐在屋里等着自己饿死。

人到饿急了的时候是一定要拼命的,另外那一头守着粮食的人也要拼命,拼不赢就全完了。

廖豹子跟上结起伙来去拼命的强盗们抢的第一家富户就是他的东家郑长乐,跟他同住一个庄子一起长大的狗娃刚翻过院墙就被守在院子里的人用一支梭镖捅穿了肚子,那一仗他们这边死了四个人,不过他们把郑长乐那一边杀绝了户。

拼命的时候枪扎刀砍搞掉的那些不用说了。

郑家的小儿子还没成年。

领头起事的李大碗说,结了那么大的仇就不能留种了。

他提起那个男孩来,大头冲下往石块垒的墙根上抡了一个半圆。

圆百里以内就那么几个庄子,细究起来谁跟谁都认识,谁干了什么事是瞒不过人的,留他长大了不定哪一天找上门来杀你全家。

跟下去的一天一夜里他们吃完了郑家存在地窖里的小米荞麦,一遍又一遍的睡郑家的女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小仪的暴露往事 优选(sp) 云起梦集 野外生存最强狙神 神欢(西幻NP) 我在北电当教兽 晚风 (NP) 三十天空壳 醉折花枝作酒筹 后出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