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你烤的鱼太棒了!”
因为工具落后,一个六米长,四米宽,半米深的池塘,他们整整挖了八天才完工,其中的辛苦,不足为外人道。
三人很快就把一条大鱼吃干净了,大鱼没有什么小鱼刺,姜玄烤得又干,因此他们虽然吃的快,却也没人被鱼刺卡住。
“太好了!”
如果不是靠这种方法,在没有盐的情况下,生肉是保存不了多长时间的。
那十几个鱼鳔,姜玄找了根细藤,晾在竹屋的墙上,留待以后使用。
至于那些鱼杂碎,姜玄让赤芍用竹筒装了,把它们全部倒到之前挖的水池里,这样能引来更多的鱼。
“什么是香料?”赤芍不解。
“味道不错,大家快尝尝。”
南星顿时高兴的笑了起来,钩藤和石鳅也都笑了。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在炭火的炙烤下,烤鱼渐渐散发出了肉香味,同时还有淡淡的野姜气味。
鱼肉烤得时间比较长,烤得比较干,浓郁的肉味中又带着野姜的清香。
明火烤鱼会烧焦,炭火比较温和,烤出来的鱼不容易烧焦。
一切做完之后,姜玄挖了一条引水渠,引溪水灌入池塘。
一旁的赤芍听到了他的话,惊讶的道:“玄,你还会烧制陶器?你到底在部落里学了多少东西?”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鱼虽然清洗过,但是依然有一股淡淡的腥味。
小溪边就有黏土,就是那种颜色发白,很细腻的泥土,它们是制作陶罐的上好材料。
第二天一大早,姜玄起来,从火塘上方取下两条已经熏得半干的鱼,烤了给大家饱餐一顿,然后开始准备挖塘的工具。
竹子横梁上悬挂着十几条两根编织的绳子,这些绳子末端都打着绳套,可以连接别的绳子,用于悬挂吃不完的肉。
火塘边有一圈大石头,姜玄把穿着鱼的木棍架在相对的两块大石头上,时不时的翻转鱼就可以了,不用总是拿在手里。
这原生态的淡水鱼,无论口感还是味道都极佳,哪怕只放了两片野姜,吃起来也是美味。
为了能喝上肉汤,姜玄决定尝试制作陶器。
这个方法不是姜玄想出来的,而是鹿部落的一惯做法,是部落人的生存经验和智慧。
竹屋之中,火塘上方,有一根粗大的竹子横梁,不是很高,站起来伸直手就能够到。
好的工具,能大大提高干活的效率。
姜玄把两条烤鱼放在一块干净的石板上,然后用筷子从烤鱼背部夹取一块鱼肉,吹了吹,放进了嘴里。
其实他们一餐根本吃不了那么多鱼,因为这十几条鱼,加起来至少有五六十斤。
“玄,你去哪里?”
几天过后,新挖的池塘变得不再空荡,许多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回到竹屋之后,姜玄把野姜分成两半,塞进两条烤鱼的肚子里,又用细藤把鱼肚子简单缝合起来,不让野姜片掉出去。
姜玄低声的念叨了一下,眼睛一亮:“为什么不烧制一些陶器出来呢?”
接着,他们又了一天的时间,用藤条编织了三个大小不一的藤筐,用于运送挖出来的泥土。
赤芍点了点头,道:“那就试试吧,玄,我相信你。”
糊好塘堤,姜玄又在出水口处插上用树枝编织的小篱笆,这样鱼就很难跑掉了。
这个地方资源丰富,现在有了捕鱼的方法,再加上狩猎、挖掘植物块根,只要勤快一点,存够五个人的过冬粮食,并不是特别艰难。
赤芍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自己的亲弟弟那么厉害,她以前怎么没发现?
鹿部落确实有人会烧制陶器,虽然只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土陶,但那也是陶器,拥有陶器的基本作用和特性。
当她把鱼肉放进嘴里之后,嚼了几下,满意的点了点头,眼睛因为笑容而微微眯着,像月牙一样。
姜玄脸不红心不乱跳的把事情推给鹿部落的人,反正死无对证。
只要多尝试几次,总结经验,应该可以成功。
姜玄笑道:“会的,总有一天,我们会有吃不完的鱼。”
姜玄五人站在池塘边,看着池塘的水面一点一点上涨,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姜玄把鱼挪到一边,然后站了起来,拿起骨耜往外面走,赤芍急忙跟上,怕姜玄走远,遇到危险。
“留两条一会吃,其它的都挂上去。”
鱼油口感其实不怎么样,但是没人在乎,只要能吃就行。
姜玄在竹林前方选了个距离小溪比较近,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铲除上面的野草和灌木以后,五人同时用骨耜挖土,挖好的土用藤筐堆到四周筑塘堤。
“瓦罐……”
吃完鱼之后,姜玄心想,要是能熬一锅鱼汤就好了,总是吃烤的东西,也会厌烦。
火塘的火焰昼夜不息,高温和烟雾一刻不停的熏烤着悬挂在横梁上的肉,蚊虫无法靠近,细菌难以滋生,肉也会越熏越干,这样的做法可以延长肉类的保存时间。
姜玄往火塘里添加了一些柴,火很快就烧得特别旺,火光映照着那些鱼,还有五个人的脸。
弄完之后,姜玄等人把所有鱼冲洗干净,带回竹屋里去烤。
“哗啦啦……”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了新的问题。
食肉的鱼经常会去咬食草的鱼,即便食草的鱼体型比较大,也会被咬得遍体鳞伤,甚至直接被咬死。
无奈,姜玄只能把池塘里的水放干,在池塘中间重新建造了一道塘堤,把食肉鱼和食草鱼分开养。
虽然食肉鱼互相之间还是会咬来咬去,好歹食草鱼能幸存下来,只需要每天扔一些水草给它们当食物就可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