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李逍简直无法无天,可恶,咱亲自去看看!倭国插上大明旗!
“父皇,消消气,消消气啊,龙体为重。”
朱棣急忙将朱元璋扶到了椅子上。
端来茶水奉上,又拿着蒲扇扇风。
“哎,也怪咱对他太过纵容了。”
“这小子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朱元璋缓缓坐在了龙椅上,摇头叹气道。
回忆往昔,当年李逍回到北平还没三个月,朝堂上弹劾李逍的奏疏就跟雪一般飘来。
朱元璋自然是知道什么情况,是李逍在变法。
但这也是他走之前跟李逍的交代。
因此即便奏疏上将李逍写的如何不堪,朱元璋都不为所动。
自从有了军机处,朱高炽总算是轻松了许多。
还好旁边的二虎眼疾手快,将他扶住。
朱元璋他自己本人,曾经多次想去北平看看。
朱元璋在明朝对户籍的管理十分重视。
第二件事情,就是朱元璋在许多大城,开设了盲人按摩,让天下再也没有了乞丐,为朝廷增加税收。
朱元璋问道,他觉得有些唐突,又补了一句:“放心,等下买你几斤瓜。”
朱元璋吸了口冷气。
实行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来加强对百姓的调查和管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户籍制度。
老人家道:“你是外地来的吧?”
“不用了,咱还没老,咱自己去看看。”
朱高炽嘿嘿一笑:“是呀爷爷,您咋知道?”
但碍于事情太多,最终还是没去成。
朱元璋冷静了下来,缓缓道:“是啊,这五年来,大明出现的翻天变化,国库税收翻了一番,现在官员们也都比以前务实能干,百姓们再也没有饿死的情况出现,这些都是李逍带来的变化啊.”
当兵的去卖瓜?
增加俸禄,更改科举,这两项又双管齐下,朱元璋再次发现,现在新一批入仕的官员,似乎真的比以前更能干事情了。
不过朱元璋最终还是忍住了,允许李逍胡来。
“末将领命!”
朱棣笑道:“爹啊,您就放心吧,李逍能有什么坏心思?说他逃跑,更是无稽之谈,恐怕是下面的言官乱嚼舌根子。”
朱高炽拱手,“孙儿在。”
不多时,外面传来“嘟嘟嘟——”警戒的汽笛声音。
那老人家笑道:“是啊,你看着地面的路,有这样的路就算到北平了,全天下也就只有北平有这样的路。”
这个改动,得到了大部分的官员支持,朝堂之上欢呼一片!
加上国库充裕了,朱棣便全面取消了之前的‘大明宝钞’,给官员发的俸禄也就是雪白银。
“什么?”
朱元璋揶揄道:“自从建立了军机处,你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圆滚了,是要生娃啦?”
果然是年龄大了。
年轻人大声解释道:“退伍金啊,就是从军队退下来,发的一次性补助金。”
总之,因为这些事情,朱元璋和朱棣,五年来都在忙碌着。
乱了套,完全乱了套!!
咦,不对!
听完后,李逍翻译道:“他说:混蛋,请你们将船,速速驶离我倭国的海域。”
朱棣:“????”
几人走到船边,低头看去,果然看到一艘小小的军船。
朱高煦走出甲板后四处观望。
几人拱手,随后退出船舱,去作准备去了。
“从军队退下来”
“可恶,这个李逍太大胆了,太放肆了。”
“咱想去看看咱的小兄弟,有问题吗?”
朱高炽嘿嘿一笑,拱手道:“还请爷爷给未出生的孩子,取个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船体两侧还配备了大量的武器和航海工具,如大型火炮、罗盘、望远镜以保障航行的安全和顺利。
一艘无比巨大的战船,正在海洋上乘风破浪!!
此船极为壮观,五层甲板,船长达到了50多米,船宽约为16米,船高达到了14米。
“这次咱去北平后回来,就能看到咱到曾孙儿出生,哈哈.四世同堂,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一边当做旅行,观赏四处的风景。
这让朱棣嘴巴乐开了。
朱棣费了两年时间,总算取消了八股取士,找了许多文臣,重新研究,弄了一套科举的方式。
在一个年龄二十七八岁年龄的年轻人面前停了下来。
朱元璋再次问道:“刚才咱问你哪来这么多银子买车,你咋说的,咱没听清。”
包括北平的税收,朱元璋考虑到科举改革需要钱,北平的税收这些年是分文不拿,全面支持李逍。
不知道用什么材质修的,上面还有石子,应该是石子修的,但上面黑漆漆的东西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这是进入北平了??进入李逍那小子的管辖?”
最后,朱元璋勃然大怒,在朝堂上发了一顿火。
朱元璋皱着眉头,问道。
这五年来,朱元璋虽然没有怎么管政务,但也没闲着。
“是啊姐夫,起初我还担心你把北平搞垮了呢,现在看来,弟弟多心了,姐夫你说啥,弟弟都全力支持。”
无论李逍犯了什么错,自己曾经都下定决心,饶他一命。
“咱竟然五年都没想着来看一眼,这已经完全乱套了!”
朱元璋、朱棣、朱高炽三人研究了很久,也没研究出来,为什么出现了红薯和白盐后,税收会涨的这么快。
“好平整的道路啊”
“嗯,逍郎,你的决策,我们都坚信不疑,这五年来北平的翻天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
随后随便找了个路人问道:“请问一下老人家,此地可是北平?”
朱元璋心中已经在暗示自己,不要生气。
“永乐公、汉王,永安郡主,现有一艘军船拦截我们。”
朱元璋差点被气晕了。
张辅解释道,“对方船太矮了,要低头看。”
可最后一条,如果是真的,朱元璋有些接受不了。
年轻人摆了摆手:“啥军户不军户的,北平早就没了这个说法啦,没有军户,俺们就服了四年兵役,退伍有退伍金。”
其实这些年,朱元璋用李逍的方子调养,五年过去,身子骨倒还好,并没有太坏。
而这艘船,就是郑和费五年功夫,造出来的第一手大明宝船。
年轻人无奈摇了摇头,耐心说道:“俺说啊,退伍金,买的车。”
朱元璋还是没听懂,再次问道:“什么是退伍金?”
朱元璋坐着马车,上了从南京去往北平的道路。
在北平府与府的交界处,突然就发生了泼天变化。
然后封锁了北平府所有的消息,不准任何人谈论北平府的消息,他自己也将北平府的锦衣卫全部撤了出来,眼不见心不烦。
最后的寥寥几年,这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年迈老者,觉得自己也该为自己而活了.
就如此。
每户只允许种一亩的红薯便可,朱元璋的眼光还是长远的,他觉得一种作物全面泛滥也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
随后一愣,根本没看到啊。
但他的耳朵上挂了一个,系统出品的能自动翻译各种语言的耳机。
国库税收已经从两千万两增长到四千万两,足足翻了一倍。
朱棣之所以这五年来也没打仗,也是因为他一直在忙碌大事。
朱棣一缩脑袋,换了个说法:“爹,您年岁已高,长途奔波,龙体为重啊!”
朱元璋说出这话,意思就是他要用黄八的身份,去看他的结拜兄弟李逍了。
朱元璋脸色垮了下来,气场凌然,“咱这身子骨还动得了,等咱动弹不得,真去不了,咱不甘心。”
值得一提的是,朱高炽在朱元璋的允许下,了三年时间,研究组织架构,挑选人才,将军机处给建立了起来。
这肉啊,又开始反弹,比之前还胖乎了不少。
朱元璋诧异道:“一个农户如何能修路?”
船上的船帆数量多达十几个,面积达到了五千多平方米,可以在风帆的帮助下,使得船体快速前行。
这五年来,的确是有了翻天变化!!!
加上没有政务压身,睡觉睡到自然醒,精神也还不错。
朱元璋琢磨了一番道:“这几年大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咱希望他以后如你一般贵重沉稳,为天下的之基,基又带土在五行之中,不如就叫朱瞻基,如何?”
许多事情吩咐下去,办的利利索索的。
二虎走着走着,突然就发现变了,整个人呆滞住了。
朱元璋微微颔首,负手,走向殿外,看向北方的天空。
还没等朱棣开口,朱高炽就大声说道,“皇祖父,您回想这五年来大明的翻天变化,那可都是李逍带来的啊。李逍怎么可能跑路”
许多小官员提高了待遇,又多了一些休息时间。
“军户.卖瓜”
朱元璋道:“你这瓜保熟嘛?”
加上因为有红薯这种作物,各地不缺粮食。
朱凝云和朱高煦两人微微一笑,也纷纷坐下,看着桌面上倭寇的沙盘图,开始思忖如何作战。
年轻人笑道:“这车啊,有些贵,要八十两。”
这李逍可以啊,居然这么大的价钱在北平修出这样的路来,这是造福百姓啊,还有官员弹劾他,真是不识好歹。
你跑什么啊????
咱又没说杀你,你跑个屁啊!!!
正当朱元璋思绪万千之际,发现这马车突然就不颠簸了,感觉坐的十分舒服。
但倭寇太多,茫茫大海根本无法根除。
一旦上岸,那就是歼灭那些倭寇的好机会,顺便也将这倭国,变成大明的领土。
说着,朱元璋缓缓起身,“五年了,咱多次想去北平看看,不是这事,就是那事耽搁了,我这身子骨也不知道能活几年,还是去看看吧。”
船体的外表覆盖着漆黑反光的铁板,用铜钉钉牢,在阳光下折射出庄重的气势!
尤其是船头的龙头和船尾的凤尾,非常华丽壮观。
“读书人本来就够多了,他还强制让所有人读书,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宋朝的例子还不够吗?读书人一多,天下就要乱!”
而是带着大船打算攻打倭国。
可以直接了当的说。
年轻人哈哈笑道:“我李六江做生意讲实诚,能卖你生瓜蛋子啊?”
朱元璋笑着点头:“是啊老人家,咱是外地来的,第一次来,真是稀奇。”
随着朱高炽的劝说。
这当官儿就舒服了啊。
红薯的确是李逍留下来的一件镇国重宝。
太好了啊这路怎么修出来的
而路上,还有不少行人朝着朱元璋望去,那眼神就感觉在看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
朱高炽一喜,拱手:“谢爷爷赐名,那就叫朱瞻基。”
朱元璋四处走动走了一会。
朱元璋突然反应过来,自己的问题还没问到。
朱元璋点头,随后上了三轮车。
朱元璋笑着走了过去,亲自问道:“老人家,你知道这路叫什么路吗?”
老人家笑道:“五年前只有东安县有,这几年全北平各地都在修路啦,差不多全通啦。就这段路啊,就是俺们村儿张二虎承包的,二虎以前种地穷的当当响,这路一修起来,那小子一下发了大财,在县城里买了大院子,还娶了三个婆娘。”
这一年,朱瞻基在腹中等待出世。
应该这是进入北平其中一个大道的缘故,这一路上有许多摊贩,摆着一种奇怪的小三轮车拉着瓜果售卖。
他只好笑道:“爹,那您去吧,有儿臣在朝中,您放心。”
朱元璋去北平看李逍的事情一拖再拖。
当然了,朱元璋还是进行了权衡,不允许百姓全部种红薯。
闻言,朱元璋和朱棣都是脸上一喜。
朱元璋一惊,指着车道:“八十两?你哪来这么多银两?”
而朱凝云穿着五年前李逍给她设计的铠甲,英姿飒爽,尽显女将风范,道:“如此,我们就要小心行事了,这是我们大明海军的第一战,只可胜,不可败!”
“现在大家想干啥干啥,那所有人岂不是都想去当官,都想去经商,谁还愿意种地啊!谁还愿意打仗啊?”
“哦这么嚣张啊.居然叫我们混蛋?”
朱元璋万万没想到,李逍真是太过火了。
朱元璋不可思议的问道:“你是军户??”
朱元璋微微点头,心道,李逍应该不会取消军户,不然真的乱了,到时候北元打过来,都无还手之力.
“好啦,俺还有事情,就不跟你多说了。”
他手上是弹劾李逍的奏疏,上面列举了很多罪状,不上税收、贪墨、开青楼、取消科举、强征土地、开海、跑了.
最重要的是李逍跑了,带着孙女朱凝云和汉王朱高煦一起跑的。
朱元璋从马车中探出脑袋,朝着地面看去,随后整个人也愣住了。
其次,之前李逍说过,大部分官员贪污受贿,主要原因是: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
“应该是到了吧,我去问问”
官方制盐,收取盐税。
听到这话,二虎就已经感觉不对劲了。
双管齐下之后,朱元璋和朱棣惊奇的发现,贪墨的案例真的如李逍所说,大幅度减少。
这岂不是胡来吗??
“那行。”
当然了,那些藩王都是朱元璋的儿子,他也没有削的太狠,还是保证了荣华富贵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