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干劲儿十足
“那你准备种什么树?”
“承包荒山不能光投入没有产出,各种树都要种……我是这样想的,可以暂时把疙瘩岭的几条崖沟里边填充上黄土,尝试种植打瓜,当年就能够有收益。至于种树的事情不用着急,可以一步一步慢慢来!”王满银搂着婆姨出声回答。
现在窑洞里温度已经降下来,两人腻在一起也不觉得热。
从得到空间那一刻起,他一直在思索该如何最大化的利用空间水。
最便捷一条道路就是承包土地。所以王满银考虑过很多种植计划。
只是以目前的形势,个人很难大规模承包田地。
倒是石圪节公社承包荒山的规定,让王满银看到了新的可能。
村后疙瘩岭说是两百多亩,其实并没有做过准确测量。它分为东西两部分,一条通往米家镇的公路从中间穿过。
在王满银看来,单单东边部分应该就有近二百亩。再加上公路另一侧的山梁,差不多能有三百亩。
这些山梁并不全是石头,很多地方覆盖有一层黄土。如果修成鱼鳞坑,种上耐旱的松柏应该问题不大。
至于几条长长的崖沟,一些地方土层厚度甚至达到一米多,长着不少灌木和野草。
如果加以开发的话,不但可以种植打瓜,种植经济树种也能存活的,无非需要勤浇水而已。
王满银目前能够想到的,就是种植椒树、核桃树和扁桃树……
这几种都和炒货生意紧密相关,也最容易产生效益。
椒树没说的,东山峁那些每年还能带来上千元的收入。
当然这个主要是当佐料。
核桃树属于国内著名的经济树种,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从南到北都可以种植。所以只要不缺水,成活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倒是扁桃树,恐怕种植存在一定难度。
可能很少有人见过扁桃树长什么样子,但提起它的果实,相信后世大部分人都吃过。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巴旦木,别名巴旦杏,又叫米国大杏仁。其实这种果实和杏没什么关系,从血缘关系上讲,倒和桃子更亲近一些。
只是七十年代我国从米国进口时,误将“扁桃仁”翻译成“杏仁”。加上国内杏仁因其药用价值比较昂贵,很多商贩便将错就错,取名米国大杏仁。
这玩意儿炒熟后吃起来香脆可口,还带着股淡淡的甜味,很得吃货们的喜爱。
曾经有段时间,王满银以为巴旦木都是进口来的。直到上大学时,同寝有个西北好友带来家乡的特产巴旦木,他才知道国内早在一千多年前已经开始种植了。只是规模比较小,一直不被人们所熟知。
既然西北地带可以生长,那么在黄土高原种植应该问题不大。
不过这些年,王满银并没有在黄原城附近见到扁桃树。他打算抽空写信给小舅子孙少平,让他打听一下,是否能够弄些扁桃树种。
听完,兰才知道丈夫并非脑袋一热,而是有着完善的计划,所以没有打算再阻止。
只是顿了顿,她又开口道:“满银,其实咱家单单这个小作坊,一年挣钱也不少了。另外,以后还要扩张到整个黄原市……你没必要折腾那么多,太累了,再多钱咱们也化不完。”
兰是女人。守着丈夫和孩子开开心心过日子,她已经心满意足了。
更何况,自家现在日子过的并不差,绝对称得上石圪节头一份。
她实在不愿意看丈夫每天辛苦忙碌着。
两人结婚十多年,王满银也明白婆姨的心意。
他看着身旁白净净的人儿,忍不住香了一下,而后回答道:“兰,你说的没错,钱对咱们来说,够就行。就算咱们只做五香瓜子生意,接下来几十年应该也可以过得很轻松。不过并不完全是钱的事儿……我没有一定要挣多少钱,而是想看看自己能耐到底有多大!”
穿越到这方世界,王满银的想法一直在变化。
从最初他只想苟着,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再到让村里人吃饱饭,隔上十天半月能吃顿肉。
关于自己……为几个孩子留下一个小目标就行。让王磊他们的人生没有那么艰辛。
而现在,王满银更想继续朝前走下去,看看自己能力的极限到底在什么地方。
这就好像登山,既然已经找到抵达山顶的台阶,何不一路上去,看看山顶最美的风景呢?不枉在这方世界走一遭。
现在属于最好的创业时代,乾坤未定,各路草莽都是黑马。
哪怕最普通的农民,只要敢想敢干,都可能混出一个名堂来。
换做后世,王满银就算有无数个想法,也只能是想法。
看着丈夫意气风发的样子,兰只说几个字。
“满银,放手去做吧,我陪你!”
从嫁给这个男人开始,自己头顶就多了一片天。男人想做什么,一路陪下去就是。
有艾叶烟熏,王满银两口子倒睡了个安稳觉。
早上起床,神清气爽。
见效果如此出众,王满银当即决定以后每天晚上点一捆艾草,反正空间里多的是。
他还打算在场畔边沿种上一圈,应该可以减少蚊虫滋生。
开门,王满银照例摇动手扶拖拉机。
伴随着突突的声响,哗啦啦的水流很快将水池注满。
现在王满银家用水量比较大,除了家人和禽畜日常用水外,还要浸泡几百斤瓜子原料,以及浇灌旁边的菜园子。
平均每天下来,最少需要两吨水。
不过抽水并不麻烦。
去年罐子村彻底实行包产到户后,二队所有集体财物都分掉了。
抽水机和手扶拖拉机也作价卖给个人。王延强和王满银两家各买了一套,费七八百块钱,比买新的划算很多。
抽完水,王满银蹲在荷塘边刷牙。
入目荷叶田田,一片碧绿,其上还有几只蜻蜓不断翻飞着。
池水中,一群小鱼听到岸上有动静,立刻惊慌失措游进荷叶深处。
话说当初修建这处荷塘,王满银纯粹想当个风景,所以面积并不算大。
结果莲藕长势很好,每年差不多能挖三四百斤。除了他们自家吃外,还会给老岳父家送。
荷塘里边都是些鲫鱼泥鳅之类的小个体鱼。主要莲藕茎秆有刺,会划伤大鱼鳞甲。至于大块头的鲤鱼和草鱼,则养在旁边另一个水池里。
有两处养鱼水塘,王满银隔段时间也能从空间里弄些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