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他去小作坊转悠一圈,又拐道村里找王满囤。
“满银,你不是开玩笑?”听对方说明来意,王满囤很惊讶。他昨天开完会,还在为承包荒山的事儿发愁。
没想到刚过一晚上,就发生变化。
“嗯,”王满银点头说出想法,“我家炒制五香瓜子每天需要不少椒,正好承包荒山多种一些。缺水的话,到时候打个水井,再拉土……”
“好家伙,也就你家有那么大本钱折腾……行,村里没啥意见,你自己考虑清楚就行。再等一个星期,如果没有其他人愿意承包的话,直接签合同。”王满囤口中回答着,心里啧啧不已。
照王满银这种改造方法,的确能把荒山变成绿山。不过最少要往里边投入大几万块,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随即,他再次提起二队选新队长的事情,希望王满银能够改变主意。
对此,王满银干脆利索拒绝。
“你这个怂货,咋不明白里边的弯弯道道……当队长不是目的,关键以后能往上升。只要做出成绩,过几年可以接替我的位置。”王满囤道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现在村支书虽然不像早些年那样一言九鼎,但大小也算个官儿,在村里还是有一定行市的。罐子村男人绝大部分都姓王,不过也要讲究个远近亲疏。
站在王满囤的位置,自然想选个亲近的人接班。
王满囤是家里老二,弟兄四个。老大是王满仓,今年六十多岁了。老三名叫王满窑,在城里当工人,身份精贵着呢,自然不可能回村担任支书。
至于最小的弟弟王满军,这人纯粹是“狗肉上不了席面”。除了好喝酒外,啥能耐也没有,遇到事情就会瞎咋呼。当初他好不容易担任一队队长,结果还让人给弄下去了。
自家没有合适的人手,王满囤只能从门上叔伯弟兄里边选。
王满银自然属于最合适的一个,有手段能办事儿,在村里威望也不低,很得村民信任。
更重要一点,人家和公社的关系不错。选村支书说要村民投票,其实主要靠公社里指定。
另外,现在石圪节公社主任刘根民和王满银的小舅子孙少安是同学。有这层关系在,王满银当队长只要不犯啥错,过几年稳稳当当能成村支书。
“满囤哥,你这盘棋下的有点大呀……”王满银也没想到,对方极力劝说自己,还有这一层原因。
一时间,他倒有些心动。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村支书也有很多好处的。比如,再比如。
有这个职务,以后做事情要方便许多。
不过只心动几秒,王满银果断掐灭这个想法:自己根本不是这块料。
“还是算了吧!”
“你这个怂货不会想上天吧,给个村支书都不愿意?”王满囤瞪大眼睛,实在不知道堂弟心里想啥。
“事儿太多,我又不愿意管,你还是找别人。”
“能有啥事儿?”
“查各家生孩子……”
闻言,王满囤沉默了。对于这件事情,他也有些不理解。
***
郭逵娃和王满银聊过没几天,就开上手扶拖拉机,拉着满满一车生登门。
王满银没有食言,检查过生质量没什么问题,直接按照油厂收购价付钱。至于收购生的具体价格,他没有细问,那是人家该得到的。
再接着,承包疙瘩岭的事儿终于尘埃落定。
村里很多人得知此事,基本都是不看好,觉得他脑袋让驴踢了。
对于这些议论,王满银自然不会放心上。
签订承包合同后,他便重新进入忙碌状态。
各种事情全部搅在一起了。
王满银先去县里找来专业打井队,陪着对方查看疙瘩岭的地形,确认山里是否可以打井。
另外他又请王延强帮忙,弄来雷管和炸药,开始炸山取石。
再接着,请王树海带建筑队修筑几道石头拦水坝……
不出所料,打井队师傅看过疙瘩岭的地形后,连连摇头,直说以他们目前的设备,没办法钻穿岩层打深水井。
无奈,王满银只能重新选址。
忙乎两天,最后选在距离疙瘩岭四百多米的地方打井。
虽然远一点,但能出水就行,无非到时候多费些柴油罢了。
在打井修建石坝的同时,王满银又开始找人帮忙拉土。
割麦子前,他想将几条崖沟平整出来,以便能够及时种植打瓜。
为赶进度,除自家的两台拖拉机外,王满银又把村里剩余三台借过来。
这年头虽然有挖机,但特别稀少,轻易借不到。
王满银不想找人折腾,索性采取人工装土的方式。四轮拖拉机装一车两块钱,小车七毛块,油钱全有他出,另外中午管顿饭。
正好割麦前没啥事儿,村里劳力们得知后,都想挣几个闲钱,纷纷提着铁锹报名。
甚至,不少婆姨也加入其中。
王满银没啥说的,反正自己按车付钱。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就算真有人偷奸耍滑也没太大关系。
在钞票的刺激下,劳力们干的热火朝天。二十个人一天竟然装了五十车土。
算下来,一人能分三块钱,比王树海手下那帮建筑工挣得都多。
每次干完活,王满银就早早把工钱给结了。
如此一来,人们干劲更足。
短短一个星期时间,整条崖沟部分地段就被填平。
主要这些地方原本就有一层浮土,填充工程量并不算大。
王树海那边修建石坝速度也飞快,十几个建筑工,基本两三天建成一座。这速度,比起当年二队修建淤地坝不知道快多少倍。
一方面材料不同,现在全部采用石头堆砌,缝隙间倒入水泥、石灰、沙子搅拌成的砂浆即可,修建起来简单省事。
另一方面,石坝规模很小。只有两三米高,四五米长,能够存水存淤泥就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