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实的贾诩还真不是什么毒士,他由始至终,没怎么设计害人过。之所以会被后世传为毒士,其根源还是因为一计葬大汉实在是太威名显赫了。可真正看仔细了时间节点后会发现,在最初的时候,王允是答应了吕布、徐荣、士孙瑞等军政大臣都建言赦免收编凉州军,如果实在不放心,也可以诏令皇甫嵩出任将军,震抚凉州军。
可以说这些都是极其正确的建议,事实上李傕、郭汜等人最初也是愿意投降的,而且开出的对价仅仅是朝廷的赦免。
所以贾诩其实是完全替王允背了黑锅,坚决不允许赦免,在逼反了凉州军后,又胡乱指挥,逼迫徐荣出战的王允才是真正的葬汉责任人。
此时,贾诩建议张济、张绣投降,虽然有自保之意,但着实也是为了张济叔侄俩能有个好结果。
面对张济的不甘,贾诩只是拱了拱手,劝解道:“主公,此时若降,尚可议价,若等朝廷大军南下之时,我等恐俱为阶下囚矣。”
张济长叹一声,点了点头:“那就先见见郗使,听听曹公的报价吧。”
“喏。”
贾习笑了起来,赞同道:“主公英明。”
很快,郗虑就被请了过来。
别的不说,光是卖相,郗虑还是相当不俗的,无愧兖州名士之风。
“下臣郗虑,参见镇东将军。”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郗虑以下臣自称,而并非是外臣,原因就是他代表的是朝廷。不论天下诸侯有多自立,但明面上却并没有一人称孤道寡,都是承认自己是汉廷臣子的。
“天使请起。”
张济虚扶了一把,随后将郗虑邀请入席中。
两方坐下,郗虑的目光扫过上首的张济,以及对面的张绣、贾诩,心里斟酌着该如何开口。
在来之前,他看过了曹操给他的密信。
书信中详细的提出了要求,同时也给出了筹码。
实话说,这筹码其实并不好给,因为张济本人已经是平阳侯,镇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可以说官路上,张济其实已经走到了本人的终点,镇东将军的将军号虽然依旧是杂号将军,但却算得上是杂号将军号中的极品,仅次于重号将军了。尤其张济的将军号还是镇东,位列镇字衔首位,当真是让曹操升无可升了。
同样,平阳侯乃是县侯,依旧是东汉顶级爵位,再往上去,也只能在食邑上增添户数,以示恩宠。
曹操对此也是极为头疼,和戏志才、荀彧、满宠群策群力,权衡许久,终于想出了个法子。
荀彧率先提议,在给曹操的信中书写道:“张济爵位官职已至高位,若要招降,可从其亲属入手。听闻张济之侄张绣,武艺高强,勇猛善战,在军中威望颇高。不妨许以张绣中郎将之职,封宣威侯,如此一来,既给了张济叔侄面子,又能示恩于张绣,获得他们的好感,并使其大小相制,必要时刻,也可分而化之。”
满宠对荀彧的意见十分支持,并补充道:“文若兄所言极是,此外,还可承诺为张济之军提供粮草辎重,助其扩充军备。如今张济困于商城,物资匮乏,这对他而言,必定是极大的诱惑。”
戏忠最后查遗补缺道:“主公,还有一人的态度至关重要,此人便是张济谋主贾诩。听闻张济对其行以师礼,可谓是言听计从。主公何不褒奖其人,赐予厚赏,以美其心,使其在张济军中为投降之事多多美言。”
曹操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明:“诸君所言,皆有道理。不过,还需在招降文书中着重强调朝廷的恩威并施。既提及归顺之后的优厚待遇,也要隐晦警告若负隅顽抗,大军压境,玉石俱焚的后果。”
商议已定,曹操便着人精心准备了招降文书,详细罗列了对张济叔侄的承诺与条件,又亲自给郗虑修书一封,讲清重点。
郗虑在心中暗自将这些内容梳理一遍,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镇东将军,此番朝廷派我前来,实乃看重将军的忠义与才能。如今汉室虽历经波折,但天下人心依旧向汉。曹公奉天子之命,广纳贤才,以图复兴汉室。将军若顺应天命,归顺朝廷,曹公承诺,不仅保留将军现有的平阳侯爵位、镇东将军之职,还将为将军提供充足的粮草军械,助将军扩充军备。”
说到此处,郗虑目光转向张绣,接着道:“至于张将军,曹公听闻其英勇之名,特表奏天子,进封张将军为中郎将,赐宣威侯。将军叔侄二人,从此位列朝堂,荣耀加身,实乃美事。”
张济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这条件看似优厚,可自己在商城经营多年,一旦投降,手中的实权又能保留几分?
他下意识地看向贾诩,希望从这位智囊口中得到一些建议。
贾诩心领神会,微微一笑,对郗虑说道:“郗使,曹公诚意,我等已感受到。只是不知若是我等降服,曹公又将如何安置我等?”
郗虑心中明白,这恐怕也是张济、张绣叔侄俩的疑虑,斟酌了片刻后,却是不答反问道:“敢问先生,荆州使者可是已至商城?”
听到郗虑提起邓义,张济、张绣都面露尴尬之色,毕竟这位可是被他们软禁了十多天了,至今都没能见到张济一面。
倒是贾诩神情镇定自若,好整以暇道:“不敢瞒天使,荆州使节邓义邓先生,已至商城十余日。”
郗虑看了一眼贾诩,总觉得这位看似最好说话的,其实反而是最难对付的那位。
“原来如此。”
郗虑露出了一个笑容,温声解答道:“其实此番安置镇东,曹公本有意使镇东安于兖州。”
说到这里,郗虑故意停顿了一下,偷偷打量张济三人的神色。张济面露阴郁,张绣则有些恼怒,唯有贾诩,神情不惊,毫无波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