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要妖女偿命
闵阳和张医正不约而同地心头一跳。
忙问发生了何事。
来报信的人跪在地上上气不接下气地喘着:“那个药、药油、药油出岔子了!”
张医正哎呀了一声,抓着那人的胳膊:“出什么岔子了,你倒是说啊!”
“小四、小七,他俩用了药,拔不出来了。”
拔不出来?
是太大卡住了吗?
那人一脸的为难焦急:“像是涂了浆糊,两个人粘在一起了,又是那样的姿势,架在床上,门框又窄,抬都抬不出来。大人快去瞧瞧吧!”
浆糊?怎么可能?闵阳瞪着眼睛正要训斥,门外又跑来一个人,跌跌撞撞地喊:“大人,大人,不好了!”
屋内的两个人急道:“什么不好了!”
“福来,福来他——”
那个人说到一半,被口水呛了,一直呛咳,脸憋得通红。
张医正又问:“可是也卡住了?”
那人点点头,后又摇摇头,顺过气来才说:“先是卡、卡住了,后来他硬拔,给拔——拔——断了!娘也受了伤,血流不止,这会子正往咱们药铺送呢。”
“断了?”张医正一惊,“断在那里头了?”
那人摇摇头:“奴也说不清,福来痛得晕过去了,大人快去看看吧。”
闵阳暗道不好。去了三个,三个都卡住了,就不是偶然,而是药油出了大问题!
张医正撩起衣袍就要出门去看,却被闵阳一把拦住:“且慢!”他挥挥手,让众人都退下,心思阴翳,声音压得极低:“不能去。”
怎么能去?这不是不打自招,自砸招牌吗?
但人也不能留在那边不带回来。
闵阳想了想,捏着一绺胡须说道:“得让他们去丹溪堂闹一闹。怎么回事,怎么用了几瓶就成了这样?!”
张医正刚想称妙,又觉得不对:“姓桑的不是被抓了吗?丹溪堂没有人了。”
闵阳看他一眼:“你不会以为姓桑的在丹溪堂就能治好吧?”
张医正回过味来,抚掌一笑:“妙啊!”
那处反正是断了,哪里治得好呢?不如将计就计,把事情栽到丹溪堂去。东西都一样,闻着一样,摸着一样,谁看得出是真假?
“闵老兄当真是才思敏捷,机变如神!”
说做就做,闵阳召人进来耳语了几句,又叮嘱:“江康,你带人从长街上抬过去,一定要搞到人尽皆知!”
江康得了令,风风火火地去了轻语楼,将福来和受伤的娘用两顶软轿抬着,后面又跟着两架直接从轻语楼搬出来的绣床,绣床上用被子掩着粘合在一起的两个人,从最热闹的地方穿过,一边走一边喊:
“快让快让!丹溪堂的‘不倒翁’出事了!快让快让!”
绣床上的人虽被盖着,但那姿势看起来也颇为引人遐想,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种事本来就少见,再说到近日京城大热的“不倒翁”,围的人愈发多了,堵得长街水泄不通:“怎么出事了?出什么事了?”
“我兄弟福来,用了‘不倒翁’,被粘在一起了。”
一说粘住,大家都暧昧地长长地“咦”了一声;
“想办法扯开?”
江康指着软轿:“一扯就出血了!应该是断了!”
听说断了,众人又异口同声地“嘶”了起来。
买了“不倒翁”的人很多,一想到这个事都紧张起来,一窝蜂地跟着软轿往丹溪堂涌。
“找他们赔!”也不知谁喊了一声。
“对!对!”有人应道,“必须找他们赔!这还了得?”
“这一出事,子子孙孙都没了!”
“断人香火,那是多少条人命?!丹溪堂这次不但要赔得倾家荡产,只怕命都要赔进去!”
“我怎么听说那个桑大夫因用禁药被抓走了?”
“我也听说了。”
“别去丹溪堂了,”众人齐齐出谋划策:“去府衙,去府衙,让青天大老爷做主!让那妖女偿命!”
人潮簇拥着那两顶软轿和两架绣床,直直地朝府衙涌去。一路上乌泱泱的人越聚越多,声势愈发浩大,到了府衙前,里里外外围了至少有几百人。有买过“不倒翁”的,也有看热闹的,还有回去拿了“不倒翁”瓶子来等着官府发话赔钱的。
身为京兆府尹的李尚禄听人报了原委,就开始焦躁了。
这些百姓怎么就这么容易群情激愤?用了一点药,又没出事,怎么就要围到京兆府衙来?动不动就围,还了得?
再说,那个女大夫早已移交去了直使衙门,关自己什么事呢?
可门口软轿和绣床上的人痛苦不堪,根本没有人听衙役说什么,声浪一浪高过一浪:“丹溪堂谋财害命!姓桑的赔钱赔命!”
李尚禄一个头两个大,立马遣人去直使衙门请示颜如玉。
莫星河得了消息,心急如焚,暗骂颜如玉没将事情办好,带着不少人去府衙,若京兆府尹胆敢下令对桑落动手,他必然要不惜一切代价将人抢走。
桑林生和桑子楠在小院子里也得了消息。桑林生气得不得了:“我说她最近怎么转性学什么绣了?原来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偷偷跑到什么丹溪堂去坐堂了!跟她讲过多少次,京中水深,岂是她一个女子能够应付得了的?”
桑子楠睁着茫然的眼睛,急急忙忙地拉着桑林生:“爹!我们必须要去救她!快去救她!”
桑林生当然要去,不论是大伯的身份,还是鹤喙楼四十七的身份,都必须要去。“你什么也看不见,不要去添乱!爹这就去找你二叔!你别担心!安安心心地在这里待着,听见没!”
桑子楠摸索着桌角站起来:“爹,你放心,我哪里都不去!”
桑林生反反复复叮嘱好几次,才匆匆离开去寻桑陆生,二人又往府衙赶过去。
等赶到那里时人更多了,甚至跳起来也看不见府衙的大门。
不知谁喊了一声:“绣使来了!”
绣使早已恶名在外,百姓一听到这两个字,都下意识地后退。
远远地,人潮被劈开一条宽道。
一群绯衣绣使,骑着高头大马从宽道那头整整齐齐地踱着步子走过来,补子上绣着的彘兽怒目圆睁地看着畏畏缩缩的百姓。
后面跟着一驾乌木雕的马车。油亮的车舆,垂着蟠螭纹的锦帘,四角悬着葡萄鸟纹的赤金玲珑香球,下又坠着金铃,叮叮当当,撒了一路瑞麟香气。
马车停在府衙前,几个绣使翻身下马,去看了一眼那软轿里和绣床上的情形,又跑回到马车边躬身回话。
默了一阵,锦帘被缓缓挑开,露出一身绛紫的绸缎官服来。颜如玉斜倚锦垫,姿容浓丽,眸光淬冰,惊得道旁避让的百姓脊背发寒,偏那薄唇又勾着似有似无的笑,倒比冬日的冰凌更叫人战栗。